当前位置: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伸缩避雷针有哪些特点呢?
技术支持Article
伸缩避雷针有哪些特点呢?
点击次数:1173 发布时间:2019-05-09
   伸缩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它对直击雷的保护空间来表示的,其概念与一定的绕击率相对应。所谓绕击率就是指某一物体虽然处于避雷针的保护空间之内,但是由于雷电放电的路径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,仍然不能保证其不会受到雷击,在此情况下,物体受到雷击的概率就是绕击率,绕击率为1%的避雷针保护范围就比绕击率为0.1%的保护范围大得多。绕击率与雷电流本身的参数有关,一般雷电流愈大,绕击率愈小,但绕击率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,在山区地形、气象等不利条件下,也不排除发生大雷电流产生绕击的例外情况。下面讨论伸缩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时规定具有0.1%的绕击率,实践证明这是可以接受的。
 
  伸缩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比较大,其结构主要是由避雷针主体和基座组成的,其中,基座主要是是由半球体和与之连为一体的底板组成的,半球体上均匀分布有安装孔,底座是为带安装螺孔的平板,避雷针的主体设有多根限流的避雷针体,底端插入所述安装孔中并由螺母固定的,它们的顶部有与之螺纹连接的1到4根金属针,其中中间一根是安装为主限流避雷针体,其余的则分布在2到6个扇面,各个扇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,那么限流型避雷针有哪些特点呢?
 
 
  1、具有对雷电提前的先导作用,大大的降低了雷电闪击的能量。
 
  2、限流型避雷针对雷电流能够形成一定的阻抗,使电流沿引下线泄入大地的强度减弱,从而减少了附近的雷击电磁脉冲强度,使的电位反击和各种线路对雷电耦合的能量降低。
 
  3、与普通的避雷针相比,在同等高度下,保护的范围更大。
 
  4、落雷会更准确,从而减少了雷击点落于被保护物的概率。
 
  这些方法的出现,展示了人们从不同侧面对雷击物理的认识,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局限,仍未达到至缘完善的程度。我国建筑防雷规范采用了电工委员会  (IEC)推荐的滚球法,该法与我国过去建筑物防雷所使用的折线法相比,计算出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较小,是一种偏严格、偏保守的方法,所以必须注意它的适用范围,因为在许多具体场合中,它都是与避雷针实际应用情况相悖的。
 
  IEC 所推荐的滚球法仍属几何模拟法,它以雷电放电路径几何距离的长短作为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依据,该法认为雷电先导是一个从雷云出发,不受地面任何特征影响的自由发展的放电,只是当它到达大地附近一定高度时才受地面物体影响而发生偏转,继而产生雷击。由此设想有一个半径等于先导放电开始偏转时的高度(即雷击距离) h,的球体,围绕着避雷针和地面物体上下左右滚动。这样凡是被该球触及的,均认为是可能受到雷击的地方,而在伸缩避雷针附近不能被该球接触到的地方,就被避雷针所保护了。
联系人
在线客服
用心服务成就你我